诗意远方 || “万里路”上读风景——读刘欣的寒假旅行笔记

 

编者按:在行走中抵达教育的诗意远方——

教育者的脚步从不囿于三尺讲台。当粉笔灰落定,教案本合上,一位语文教师的灵魂依然可以在山河湖海间续写教育的诗篇。刘欣老师的寒假旅行笔记,恰似一幅泼墨山水长卷,在江南烟雨的氤氲中,将"读万卷书"的沉淀与"行万里路"的鲜活交织成教育的另一种范式。

孙照海校长以饱蘸人文关怀的笔触,将这场旅行编织成当代教育者的精神图谱。在这部笔记里,我们读到的不仅是风景,更是一位教育者在行走中不断打破边界、寻求突破的勇气。当越来越多的教师困守在绩效指标的牢笼中,刘欣的江南行启示着我们:教育者的眼界,决定了课堂的疆域;教育者的生命状态,滋养着教育的品格。
从孙校长的文章里,我们深刻感受到刘欣老师的这场逆流而行的春节远足,绝非简单的地理位移。从拱宸桥畔的千年运河到戒珠寺前的题扇桥,从沈园斑驳的《钗头凤》碑刻到兰亭流动的曲水雅韵,我们看到一位语文教育者以大地为课本的虔诚。她触摸的不只是青石板上岁月的纹路,更是文明血脉的搏动;她追寻的不只是课本中凝固的文字符号,而是文化基因在当代的鲜活显影。这种将文化现场转化为教育场域的自觉,让绍兴的每一块砖瓦都成为跳动的教学案例,令鲁镇的每段乌篷船橹声都化作课堂的延伸。

尤为动人的是这场旅行中"教育者"与"母亲"身份的诗意叠合。当女儿在状元亭讲述戒珠寺典故,在动漫博物馆解码二次元文化时,我们见证着教育最本真的模样——不是单向度的知识灌输,而是两代人共同打开感官,在历史与当下的对话中实现精神的共舞。刘欣以"放手"的姿态诠释了教育者的智慧:真正的传承不在于规训,而在于点燃。那些被满足的黄酒冰淇淋愿望、被鼓励的"小鬼当家"实践,都在证明最深刻的教育往往发生在生活褶皱处的灵光乍现。
这场旅行更是一次教育者的自我重塑。当她站在鲁迅故居的门槛上,课本里的"早"字突然有了温度;当祥林嫂的叹息穿透剧场时空,文学批评的术语化作切肤的生命体验。这种从知识到体认的跨越,正是教育者最珍贵的修行。十三天的行程,丈量的是江南山水,重构的却是教学者的认知维度——教育不该是知识的搬运,而应是生命的唤醒。
读孙校长的文章,跟随刘欣老师的足迹,让更多教育者看见:真正的教学,可以发生在运河畔的晨曦里,在母女共读的廊檐下,在每一次与文明相遇的悸动中。因为最好的教育,终将以生命感动生命,以行走抵达远方。

“万里路”上读风景

——读刘欣的寒假旅行笔记

孙照海

放寒假了,停止了繁忙的教学工作,暂且放下“万卷书”,毅然踏上“万里路”,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哪里?学学乾隆吧,虽然做不到六次下江南,但一次总可以吧。

春节,四方游子,如鸟雀归巢,纷纷回家。而刘欣却反其道来个“雁南飞。”原因很简单:平时没时间,暂且变通,“委曲求全”。腊月二十三放假,二十四便背起行囊出发,伴夫携女,选择了别有新意的旅行——山河万里 ,无关风月,说走就走,“背井离乡”,行走江南,过一个脚板上的春节。心在哪,路就在哪,家就在哪,年就在哪!

走,说走就走,一路向南,把灵魂放飞在风景人文中。

走进烟雨朦胧的江南,看看长街短巷,听听吴侬软语,陶醉于远山近水,最终去追寻自己的诗和远方。用脚步和心灵去丈量,去感知远方。远方在哪里?在江南,在西湖,在兰亭,在蕺山书院,在青山秀水处,在茂林修竹中,在水流汤汤的运河里。诗在哪里?在自然随心的烟火气里,在喧闹繁华的市井街巷里,在和每一块石刻、每一朵浪花的对视和叩问里。优雅而有品位的人,必然对生活充满热情和热爱。有句话这样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这回却是“心路合一”了。在哪,都是远方;在哪,都能感受到繁花成诗!

他们登临拱宸桥,穿越千年,追寻南北跨越五大河流的京杭大运河的源头,领略古人们的勤劳智慧,想见当年两岸的繁华。他们走进伞博物馆,琳琅满目,伞行天下,追溯“伞”的前世今生,追逐撑着油纸伞漫步在青石板上的浪漫的江南柔情。他们怀着复杂的感情步入沈园,揣摩人生无常 ,有情人爱而不得,舍而不忍,兰因絮果的的无奈和惆怅。他们满怀崇敬和激动,沉浸山水情,墨香味,文化缘中,兴致遂来,顿生断桥不断、孤山不孤、东坡不老、望湖楼高的感叹。他们于曲水流觞中品鉴兰亭雅韵,吮嗅集序墨香,追溯千年时光,感受千古风流;对话兰亭,想见当年文人雅士诗酒唱和,舞文弄墨,挥洒才情,于无拘无束的精神释放中抚慰不平的心灵,于喧嚣纷争的尘世中保持文人的优雅、宁静与从容,最终能和他们相见于相通相融相契相合的思维频道,来一次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共舞。思想的深邃与灵魂的厚重自然呈现于刘欣的字里行间,令人捧读不忍放手。真的是一回绍兴,一味雅兴;一趟远方,一程诗意!

走,说走就走,一路向南,让灵魂踏进鲁镇,踏进鲁迅的故事中。

既然来绍兴,那么鲁迅,鲁迅故居,鲁迅笔下的人物和故事,就是他们绕不开也不愿绕开的主题,因为那是他们心心念念的向往。因此,刚到绍兴,他们的第一站便是鲁迅故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到咸亨酒店,他们在不断追寻,力图从具体实物和具体场景里还原出故事的生动和人物的鲜明。从桌子上那个刻着的“早”字感受到先生当年的刻苦与勤奋,从一个又一个场景中捕捉到活泼可爱的少年闰土和迅哥儿的无拘无束以及平等自由的关系,想见到那个穿着长衫满嘴文绉绉的孔乙己迂腐至极而又可笑可悲的样子。

他们选择大年初一走进了鲁镇,走进了“现场剧”,深切感受在过年的“祝福”中祥林嫂“老去”而令人叹惋和愤恨的悲剧。在沉浸式的体验里,走近鲁迅 ,走进那个时代,走进故事中去,让闰土、祥林嫂、孔乙己、阿Q等诸多形象活起来,站起来,动起来,从课本走进剧场,从平面走向立体,从文本的阅读中呼之欲出变作活生生地站立眼前。置身于现场的气氛,沉浸式的感受旧时代“乌漆麻黑、令人窒息”的黑暗和压抑,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使人们从满怀希望到绝望,从灵魂鲜活到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感受先生“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斗破苍穹的呐喊,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先生清醒执着而又果决坚毅地弃医从文时的心情之切,抱负之大,意义之深,。

走,说走就走,一路向南,与可爱的女儿来一个身相随,心共舞!

陪女儿一块出行,就要考虑她的兴趣爱好,就要考虑她的感情需求,也就是说,与女儿一块出来过这个别样的春节,不只是领她跑跑转转,遛遛看看,吃吃喝喝。这样太肤浅了,太浪费这难得的时间资源了。而是应该拓宽她的视野,增加她的阅历,在有意义的行路中熏陶品性,增长见识,加深母女父女之间的情感。实际上,这应该看作是一次为女儿全面健康成长而用心“策划”的亲子游。

在陪伴女儿的游历中,刘欣做到了两个方面:一是陪伴和满足。陪她游西湖,看断桥、孤山而生发联想;陪她过烟雨廊,踏石板巷,看古镇斜阳;陪她在微微细雨中爬上蕺山书院,小憩状元亭;陪她在孑民图书馆里读书,领会蔡先生“不苟取,不妄言”的做人准则;陪她登拱宸桥,看桥下四只小神兽“虫八”依然静静地守护运河;陪她参观鲁迅故居,融入现实中的鲁镇,沉浸在鲁迅的故事中,为闰土的坎坷命运而不能释怀;陪她看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让历史的印记见证过往与重逢。陪她一块买“从头新到脚”的衣服和鞋帽,去市场购置各种各样的年货,一块儿做年夜饭,一块儿贴春联。即便逆旅在外,并没有“异乡异客”的冷落感,在租住的民宿里,其乐融融,一点儿也不缺少家的温馨,不缺少新年的氛围和味道。在离家千里之外的江南小城感受多彩的中国春节文化,别有一番情韵。在行途中,尽最大可能满足女儿的孩童要求,满足她吃已经想了两天的“寻宝记绍兴十大碗”,满足她吃黄酒冰淇淋、喝黄酒奶茶,品黄酒醉虾,感受舌尖上的绍兴。满足她的童年青睐,带她去看动漫博物馆,给她买那么多水墨丹青的小本本,买那么多的连环画,那么多的盲盒,那么多的泡泡玛特里的玩具。这样,在陪伴女儿的行走中,在满足她一个又一个的童年要求后,她的思绪,便不自觉地把曾经的生活经历,知识储备,和当前的人文风景,父母的陪伴以及对自己要求的满足,实现对接,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理解,丰富内心的情感,最后升华成独到的感悟和认知。这,就是作为家长所欣喜所期待的——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和成长。

另一个方面就是欣赏和引导“小鬼当家”。有人说,任何一位儿童都是天使。刘欣没有把她这位仅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当做啥事都不懂的“小不点”,担心乱走乱跑,而是放任她,让她尽情的释放孩童的天性,引导她放心大胆的去做。女儿的表现简直能颠覆大人的认知,“人小鬼大”,这话一点不假。游览的过程中,女儿自己讲蕺山的文化,讲戒珠寺的故事,讲题扇桥的来历,讲伞一开始是没有伞柄的,是鲁班改进加上去的,讲Cosplay,讲二次元。这些讲述和自己的看法,居然让刘欣都有点露怯。在出行前,女儿做足了功课,自告奋勇当起了有模有样的导游,做攻略,扫公交码,买地铁票,找地铁进出口,一切都做得有条不紊,从从容容。她慷慨“豪气”,分分钟拿下,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下妈妈已经看上而又觉得有点小贵的衣服,并“教导”刘欣:“你先是你,然后才是妈妈,更何况你已经付出那么多了。”她“怂恿”妈妈,对于品牌名店,也可以大大方方地进去看看,喜欢的就大大方方地询价砍价,价格差不多了就买下,俨然一副场外“导购教父”的样子。这些,都时不时地让刘欣感动得热泪盈眶。对于女儿这些充满智慧甚至有点江湖味儿的表现,刘欣自然高兴,暗中欣赏,很多事情尽可能的放手任她去做,同时给予她积极鼓励和正面引导,让她亲身经历,亲自去感受,这也是一种成长和历练。她认为,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无忧无虑的,厚重的人文历史文化和壮美河山应该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能量,应该让孩子带着爱和阳光勇往直前。她说:“不同于上一代人给我们的年味,我们这次出行给孩子的‘新年’年味,在远方的期待里,在寄情山水全心全意的陪伴里,在不同地方的别样风俗里,在感受到祖国山河辽阔的胸怀里”。

杭州是他们的最后一站,在参观动漫博物馆呈现出的快乐的童真童趣中结束。这应该是有着深刻用意的安排。

当然,我们更应该考虑一下,刘欣这场出行为什么要选择烟雨江南的绍兴、杭州。谜底是不是“江南风情看绍兴,江南古城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历史悠远,名人荟萃,素有“山青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我想,这样的选择应该与她的品性有关,与她的追求有关——这里,有她的诗情和远方。

文心雅意,感受到的年味最浓,因此收获也必然最多。这是一次亲情浓浓、收获颇丰的精神之旅,文化之旅,亲子之旅,课程研修之旅。扛起工作 ,读万卷书;放下工作,行万里路。于万家灯火里,感受江南年味;于山光水色中,追寻诗和远方。满怀期待出门  ,一身芬芳回家。

从腊月二十四到正月初六,整整十三天 ,人在旅途。对多数人来说,面对所见所历,不过惊讶几声,感叹一阵,也就完了。就如一阵毛毛雨过后,地皮霎那间干透,生命的运转里几乎不留任何痕迹。而对于刘欣来说,“万里路”上读风景,看山看水看自己,观天观地观人生;精神与身体同行,灵魂与脚步共频,思维与文字同步。风景、文化、思想、心灵已经融为一体,眼界、积累、见识都有一个不小的提升。我敢说,背着行囊和期待踏上旅途,如今行囊满满、所愿顺遂而归来的却不再是出门时的那个刘欣。人就是在山就是山,山不是山,山还是山的不同境界中修炼、提升、成长。我之所以会这样肯定地做出判断 ,是我一遍又一遍地品味刘欣十三天的经历、心情、思考、感悟的记录。一眼千年的识见,一意千里的心怀,一以贯之的专情,陆陆续续结晶出这很有温度的七千字,那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灵魂撞击出的火花,是休闲充电的积累,是“课外”活动和“学前”教育的丰硕成果。

 

附:刘欣的寒假出行笔记

刘欣出了趟门儿

 

妞子终于到了心心念念的先生故居,课本照进现实,读书与行路完美融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先生在桌子上刻的“早”字依旧日清晰,先生手里的烟也一直未曾放下,油毡帽的大爷怅然的贩卖着生活,不知道身着长衫的孔乙己是否还会回到咸亨酒店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接着便排出九文大钱。还是否会对别人骄傲的说,你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么?倘若我伸手去碟子里抓茴香豆,他是否会依旧说着:多乎哉?不多也!妞说,第一次见到先生三弟的详细介绍和塑像,见到许广平的真实照片,感慨先生“豪横又不自由”的童年,给他买“三哼经”的长妈妈,因“祝福”备受打击的祥林嫂,四角的天空,她更喜欢闰土叫先生迅哥儿,喜欢他俩“雪地捕鸟”,自由又平等,喜欢迅哥儿家的戏台,想看迎神赛会,五猖会,社戏,她激动的恨不得穿越过去拉着迅哥儿,闰土一块儿去百草园看看是否真的有“叫天子”。绍兴今天天气十来度,没风,空气很湿润,中午就着黄酒冰棍儿,整个人都慢了下来,这次,身体和灵魂都在了路上,还是在冬季与“迅哥儿”“相遇”的路上。满满的松弛感。尽管我是故地重游,不同阶段不同感受。时隔多年,别来无恙。                                     

刘欣.绍兴.鲁迅故居2025.1.24(腊月二十五)

冬日的沈氏园,腊梅开得正好,水面清浅,暗香浮动,暗潮在冬深处打着哑谜,世人皆知钗头凤的无奈,又何尝不知赵士程的成全呢?漫步沈园,连空气里都飘着淡淡的婉约和哀愁,雾微,打落在脚下的青石板上。我想轻声问,三个人的回眸里,是不是都藏着相思?藏着来不及的叹息?这里冬季的寒风不寒,微凉,不见故人。她们相遇,道尽世间爱而不得,陆游或说,风吹醒了往昔,却带不来你;此刻的重逢比别离更遥远,我却想看看他,那个主动退到一边的赵士程,他的风度又何尝不是告诉世人,怜取眼前人呢?可悲可叹……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相比我更愿“有情人终成眷属”吧。

刘欣.绍兴.沈园20251.25(腊月二十六)

镜头里每一帧都是时光的标本,细雨微微,我们顺着一阶一阶的石板爬上了蕺山书院,山上依然还是郁郁葱葱的,尽管少了些翠色,但是鸟鸣依然透过林子清脆的传过来,竟然忘了是在严冬腊月,随处可见的黄色腊梅引得妞儿像鸟一样在山上跑来跑去,非要拉着我在状元亭坐一会儿,江南出才子,才子配佳人,哈哈,妞子说,她理解的“才子佳人”,是德行兼备相互匹配的,再加上俊朗配清秀。这小小的人儿啊。她说依然想念苍茫阔达的东北,也喜欢温润如玉的江南水乡,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我告诉她,修炼好自己,储备好能量,长出坚硬的翅膀,可以是雄鹰也可以燕雀,可以放逐山林,可以搏击长空。一句话“你喜欢就好”。走过青石板的小道,我竟然也想,逢着一个撑着油纸伞丁香般的姑娘,我说和苏州差不多,妞子说,不一样,它是它,它不是它。呃,好吧,不可比,不能相互比。墨池还在,戒珠寺,题扇桥,妞子像导游一样给我讲着这些历史故事,这一刻,我反思是得好好读书了,在孩子面前露怯,惭愧惭愧。孑民图书馆看了俩小时的书,感谢蔡先生的教诲“不苟取,不妄言”。纸薄言轻,三言两语,聊以感怀:

书圣遗雅,故里披纱

墨香浸染,白墙黛瓦

乌篷摇动,河水微哗

烟火交织,沿岸人家,

老树枝桠,岁月闲暇。

刘欣.绍兴.书圣故里2025.1.26(腊月二十七)

繁华外,市井处,古镇里,最是人间。鲁迅先生的文字里对绍兴过年气氛有这样的描绘,与安昌古镇的年味氛围相似,“晚云间会发出闪光的爆竹,散发着幽微的火药香,家家赶做年菜,酒肉的味道溢满街巷”。对于绍兴人来说,鹌鹑、鸭子、猪头、鳊鱼、甚至萝卜没有什么食材是不能酱一酱再吃的。富庶如江南,酱和腌,是传统中,储存肉食最普遍的做法。鱼干在老绍兴腊月的饭桌上和黄酒一般不可或缺,用当地一种叫“螺蛳青”的巨大青鱼腌制晾晒而成。盐不用多,酒不可少,取其咸鲜适口,十几个好日头下来,鱼干在光线的穿透中,泛着迷人的酒红色。闲时,切下花糕似的一小段,但见脂白肉红,软糯中透着淡淡的,油脂特有的质感。鱼干段码放在青花盘子里,喷上白酒,什么作料都不用,只消上竹屉蒸上一刻钟,即刻满屋鲜香。筷子轻轻一拨,莲瓣般的鱼肉从鱼骨上滑落下来,满齿生香。一小段清蒸鱼干,一汤碗黄酒,一小碟油炸花生米,足耐得消遣一个暖和的冬日午后了。
市井长巷,活色生香,就是这样的烟雨廊,石板巷,有斜阳,看时光流淌,一城一碗一滋味,见人见食见江湖。
在安昌松松散散的呆了一天,欢快如妞儿:又可以有好吃的了,吃喝玩乐真的给她带来无穷的乐趣。想了两天的“寻宝记绍兴十碗头”终于安排上了,老底子的绍兴味儿,是绍兴民间喜庆待客、逢年过节宴席的一种形式,因其菜肴数量为“十”并用碗盛菜而得名,整整十碗:绍三鲜、干菜肉、臭豆腐、醉虾、糟鸡、绍味咸笃鲜、酥鱼、炒三丝、酱三拼、醉鸡~寓意“十全十美、完完备备”,包融了霉、臭、鲜、酱、醉等绍兴菜特色风味。黄酒是绍兴最本土的酒了,黄酒冰淇淋,黄酒奶茶,好像万物皆可加黄酒。醉蟹也是用的是黄酒,熟醉,好吃,很好吃。妞子说的对,“醉了醉了,醉在了江南小镇里,哇哈哈”,去一个地方爱一个地方的娃儿。

刘欣.绍兴.安昌古镇2025.1.27(腊月二十八)

人在哪里,爱就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年也就在哪里,好歹也是过年,我们也是简单又隆重的置办了年货,小孩子和我小时候不同,她似乎不太期待新衣服,新娃子和鞋子,倒是对出新的玩具渴望不已。去了最本土的批发市场,有点像家里北关那条街,人依然还是很多,大包小包的拎着,准备着晚上的年夜饭,饭后的零食。既然在这了,就入乡随俗吧,买了一些腊肉,鹌鹑,青菜,年糕,梅菜,有好几种菜我不认识也实在不好意思问怎么做,也就罢了。去了“盒马鲜生”买了些喜欢的甜品,配上本地各种糯叽叽的糕点,喜不自胜。不管平时穿了多少新的,过年可不得“从头新到脚”,特意去商场买了新衣服,我看中了一件没舍得买,转头看到另一家的一款,价格合适我也穿着好看,妞子特别霸气,买,我送给你,虽然锦帽貂裘实力不允许,这你家“狗子”分分钟拿下。看我妞子这豪气的样子,老母亲着实感动了半天,她总是说你得先是你,其次才是妈妈,况且当妈妈已经付出了很多。就这样我们都拥有了今年穿的最好看,最美的新衣服。去年就说好的,妞子从今年开始要承担贴春联的大任,明年能不能承担煮饺子炒菜的大任呢,哈哈づ♡ど又是新的一年,依然祝我的大中国繁荣昌盛,祝我们每一个不管哪个年龄段的自己都是自己,都不被定义,都有自己的山河万里。除夕快乐,2025巳巳如意!

刘欣.绍兴.迪荡2025.1.28(腊月二十九)

特殊的大年初一,带着妞子去了先生笔下多次出现的鲁镇,看了“祝福”整个过程,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困住了一大群人…当课文里的人物,孔乙己,祥林嫂,那个馒头,那群漠然麻木愚昧无知的人啊,一篇篇文章变成现场剧一个个的显现出来,我似乎更彻底的明白了先生的无奈,愤慨。从年少学,到最美年华开始教,到多年前寻访先生故里,到今天来到了真实的鲁镇,沉浸式的“参与了”这些课本上熟识的鲜活的人物,这一刻,先生的话震耳欲聋: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他看到了一个乌漆麻黑,让人窒息的旧社会。妞子说,她难过,因为她刚学过的“少年闰土”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快乐的童年故事,课外看了先生的文章,一直不能释怀,“迅哥儿就是迅哥儿,不是老爷”,“闰土就是闰土,不是被折磨的麻木不仁的呆子”,再也不觉得先生“弃医从文”可惜了,藤野先生大爱,迅哥儿既能学医又能写文唤醒大众,救国救民,多好。巴金说,“他一生诅咒中国的暗夜,歌颂中国的光明,却不幸死于黑暗正浓之时。” 今天先生欣慰吧,看到这样的国泰民安的新中国,看到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的希望,欣慰吧。“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吾辈当自强!2025致敬每一个敢于突破,杀出重围的人,感谢朋友圈的友友们又一年的相伴,愿所有人健康,平安,快乐,奋进,勇敢。

刘欣.绍兴.鲁镇.2025.1.29(大年初一)

冬季暖阳,鸟鸣和唱,漫步兰亭,青石板路蜿蜒,四周茂林修竹,似是走进了《兰亭集序》的墨香。脑海中周杰伦那婉转的歌声悠悠响起:“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此地,曲水流觞的雅事虽已远去,却仍能从兰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中,感受到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的千古风流。书法与音乐交织,历史与当下交融,微风轻拂,翠竹摇曳,仿佛携着千年前的时光,将那场文人雅集的盛景,悄然铺展在眼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遥想当年,王羲之、谢安等一众文人雅士,齐聚于此。虽无管弦之盛,曲水流觞,酒杯轻荡,他们或微醺赋诗,或挥毫泼墨,亦足以畅叙幽情。妞子找了一个又大又厚实的笋叶酒杯,放上一个小石子,看着它顺着细细的水流飘过来,“简直了,太有雅兴了,这样的聚会太赞了”她惊讶极了。兰亭,是他们的诗酒田园,是精神的桃源。在这里,没有官场的纷争倾轧,没有世俗的纷扰羁绊,唯有对自然的热爱、对文学的痴迷。他们的人生,有辉煌也有落寞。“夫人与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书法造诣登峰造极,可他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谢安,谈笑间指挥淝水之战,力挽狂澜,却也在权力的漩涡中历经沉浮。他们在兰亭的相聚,是在人生波折中寻得的片刻宁静,是对内心纯粹的坚守。心有境转,情随事迁。我也常常在追求的道路上忘却了生活的本质。兰亭的文人雅士们,在山水间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而我们又该何处安放自己的灵魂?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或许无法像古人那般,隐居山林,远离尘世,但可以在内心保留一片净土。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片刻闲暇,漫无目的,赏一处风景,与内心对话。不被世俗的标准束缚,不被外界的喧嚣干扰,去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愿我们都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兰亭”,在喧嚣尘世中,守得内心的宁静与从容 。

刘欣.绍兴.兰亭.2025.1.30(大年初二)

今天绍兴小雨,温度12℃ 8℃,春节期间从除夕到初八公交车免费,还有像贵阳微巴那样大的灵活公交,和普通公交车不同,小巧可爱,颜色粉嫩嫩的,还有淡黄色的。地铁只要不出绍兴一元特惠,本来打算体验一把绿皮火车,一俩小时到杭州,没想到可以地铁1号线转5号线可以到达,这可把我们激动坏了,从绍兴到杭州全程票价7块钱,车上的人不多,还有很多的空位置,如果赶上工作日高峰期可就是人挤人了。不管到哪一个城市,去菜市场和坐公交地铁是我们最期待的,可以看看这个城市的建筑,人来人往的街道,想起来就可笑,去年因为沈阳的方圆大厦外形像一枚铜钱,大年初一我们还特意坐公交车围着转了一大圈,哈哈,俗,俗不可耐。1号线的终点站是姑娘桥,从临杭大道往后就能看到外面轨道了,一排排房屋飞快的往后退,车厢内温度20℃。还好我们不用赶路,看到的风景有种别样的美。远处被蒙蒙雾气罩着隐约可见的山,竟有种在画里游走的感觉,妞子说如果地铁地板也是透明的玻璃就像武汉的悬挂式悬磁浮列车,哈哈,对对对,那是空轨,这是地轨。恕我们孤陋寡闻,在杭州出站口有两个服务中心,杭州的卡找杭州,绍兴的卡找绍兴,不管哪个窗口服务特别好,没有推诿,还贴心的帮我们拿东西。对的,又涨了点知识,跨市买地铁卡需要到了目的地换乘的时候再买当地的,只在当地的可以直接买到终点的。感谢那两个客服小美女和小帅哥,有始有终,很细节了。杭州的雨也挡不住爱逛街的小娃娃,开启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

刘欣.绍兴到杭州.2025.1.31(大年初三)

断桥不断,孤山不孤,长桥不长。第三次到西湖,从断桥下来,坐观光车围湖转了一圈,总觉着缺点什么,直到雷峰塔出来又顺着原路走回了钱王祠,依然不敢多写一句,论诗,论唯美的爱情故事,论美丽传说,论苏东坡,论望湖楼,不论什么,一句“浓妆艳抹总相宜”已足够。借用钱王祠暖阁里的怒放的蝴蝶兰,澳洲睡莲,杜鹃,借用路边绽开的茶花,借用清芬淡雅的腊梅,期待“陌上花开,迎春归”,可否?

刘欣.杭州.西湖.2025.2.1(大年初四)

乾隆六下江南走的京杭大运河,两岸依旧繁华,游人如织,拱宸桥下前后四只小神兽“虫八”依然静静的守护着大运河,看起来像四个卫士,还带着点可爱。阴雨天的午后,我们就这样喝了点茶,妞子摆弄着新买的印满水墨丹青的小本本,若是能有个小炉子,煮上一壶沸腾的茶,烤个小橘子,龙眼,那就再美不过了。本来打算去省博,尊重妞子想法,她想到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看看,看看大运河最南端的地标建筑拱宸桥,看看这条全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之一的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是怎样贯通五大水系的。还好博物馆里有讲解,每一件展品都是岁月的见证者,我们的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印记,与过往重逢。过了拱宸桥左拐,穿过热闹小河直街看到了伞博物馆,这确实让我们很惊讶,很欣喜,除了油纸伞,晴雨伞,我确实不知道还会有各种各样的用途的伞,各式各样手柄头的伞,在古代还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妞子说,伞最早是鲁班的妻子发明的,但是没有伞柄,好像后来是鲁班加了伞柄,她也不确定,回去再查查资料。好好好,之前都是我提前做好功课,这个小娃娃大了,我倒是省心了,还能像模像样的导航,做攻略,扫公交码,买地铁票,看进出口,还能“怂恿”我在能力范围之内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还能在奢侈品店门口“劝”我,想看大大方方的看看,差不多价的她和她爹买,也可以能不买就不买,东西啥是好坏,干干净净的够用就好。哇~让我热泪盈眶的宝子。

刘欣.杭州.京杭大运河.2025.2.2(大年初五)

动漫博物馆大概是小娃娃特别喜欢的馆了吧,她喜欢国产动画,特别是我小时候那种“年画”式儿的,人物画的白白胖胖的,动物也很逼真,感受了黑白电视机里的孙悟空,也感慨“黑神话”的魅力。我说,“雪娃娃”“葫芦娃”“舒克和贝塔”,这样的连环画都看了很多遍,还有老夫子的贴画,谁还没个巴巴的守着14寸的黑白电视机,巴巴的盼着放学爸妈不在家偷偷的看小人书,连环画的童年了。她兴奋的讲着,二次元,cosplay,我确实不懂,但也尊重她的喜好,妞儿喜欢最传统的的中国制造,要不也不会在绍兴的小书店里一下子买了恁么些连环画。初六,立春,好日子,好光阴,杭州最后一站以快乐的童真童趣结束,以买不完的盲盒,泡泡玛特,还得单独买衣服的小羊小鸭结束。但愿妞子的童年是丰富的,多姿多彩的,无忧无虑的,这些美好的经历都会成为她未来成长中的能量,带着爱和阳光勇往直前!想念家里先上桌的八个凉菜了,还有笼菜,还有饺子,还有大锅炖,白菜豆腐炖肉炖丸子和粉条和海带……明天晚上安排上吧,哈哈……妈说,像我小时候那样,在外面玩累了,闻着家里的饭香就回来了。此刻,“托举”具象化了。没有人因为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不在家过春节说我们不懂事,他们不会说,人生广阔,诗酒趁年华;也不会说,世界那么大,我们去看看;更不会说,我们应如疾驰千里的风,奔向苍茫沃野。九十多岁的老太太说,她年轻的时候没有出过远门,现在老了哪也去不了了,叫我们趁年轻,想去哪去哪,别有顾虑,累了就回家。高家兄弟置办了东西陪公婆过年,平时我们在家多,过年的活儿就交给他们了,可是,平时各种原因,我们回来的也不多,陪伴她们的时间也不长。是,喜欢就去吧。怕我们出门在外的吃不好,一遍又一遍的打电话,看着我们发的图片视频一次又一次的感慨,年轻就是好。说好了,等两年家里腾出来手,我们一块儿去海南,婆婆说过,她想去,奈何家里事儿多,顾念着一大家子,走不开,等等吧。妈说,她依然会期待初二的“大馍”,但不再执着于“初二”了,大馍必须得送,不出正月就算,饭菜时刻都准备着,压岁钱一家三口的谁也少不了,她老了,守着家,我们哪怕跑到天边都会想着回来。给爸买了烟,爸说年龄大了,也懒得出远门了,只要我现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我顺心,他都高兴。我知道小时候鞭炮声里的年味儿是爸妈给的,两代人方式不同,我所给孩子的也是“新年”,年味在远方的期待里,在寄情山水的全心全意的陪伴里,在不同地方的风俗里,在感受祖国山河里。我们之所以轻松明朗,这些大概就是开明的家人们给我们最好的守护吧?感恩所有,祝福所有,珍惜所有。

刘欣.杭州.动漫博物馆.2025.2.3(大年初六)